首页 > 行业动态
正信用被金融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才更有效
发布时间:2017年12月12日 来源:新华社
分享到:

  由新华社瞭望智库、《财经国家周刊》主办的“2017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”12月9日在北京举行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,信用是交互行为最底层的问题和底层的逻辑,遵守信用,社会的交易成本、生产成本就低,不守信用,社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就高。

  王忠民说:“社会任何一个实体场景要做的事情,就是让所有的正信用都有资本化,都能带来回报和价值,正信用就会被金融化,这样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当中,就可以把信用使用的更加逻辑、更加有效。”

  “关键的问题是把所有的负信用,用制度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全部打败,让其无处藏身,一露苗头就会成本最大化,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。”王忠明强调。

  王忠民进一步解释道,“如果说信用是金融的底层逻辑,那么信用的底层逻辑是寻找所有正信用的资本化、价值化、收益化的场景,而且让它在金融环节当中爆发出来,把它一直穿透到实体经济当中去,更关键的是,把负信用的场景全部彻底消灭,让它永无生存之地。”

  “基于信用逻辑的基础,让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,让金融与实体成为共生的生态。大家在一个逻辑、一个文化中去成长、去发展,再也不要抱怨你欺骗了我、我欺骗了你,在信用文化、信用生态、信用逻辑中共同成长。”王忠民说道。

  本次论坛结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竞争互补、普惠金融挑战与机遇以及当前监管整治举措等热点,围绕“金融回归实体”、“严守风险底线,拥抱‘强监管’”、“数字普惠金融”、“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”四大议题展开。

  论坛还深入探讨了金融科技、大数据、普惠金融等新理念、新业态对金融业以及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重要影响;剖析如何以“穿透式监管”防止从业机构突破风险底线,尤其如何管控影子银行、互联网金融风险变异、金融活动界限模糊化等一系列局部风险。

企业联系